在醫院,有這么一群人,每天接觸到的就是血尿便,各種分泌物和積液,而在疫情防控的嚴峻情況下,她們又是與病毒接觸最近的那一位,這就是檢驗科醫生。而今天節目的主人公——藍月虹就是其中一位。
身穿防護服正在工作的就是藍月虹,她是小紀中心衛生院檢驗科主任。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核酸采樣任務,她和同事一直奮戰在一線。藍月虹介紹,從接到全員采集命令后,她和同事早晨六點就開始了工作,一天內完成核定任務。
認真負責、精益求精,是藍月虹的工作態度。在她的眼里,每一項指標、每一組數據、每一張報告,背后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她告訴記者,工作三十年來,一直從事臨床檢驗,化驗的結果是幫助臨床醫生對病人做出正確的診斷,雖然工作主要是接觸一些儀器,有時覺得有點枯燥,但是能為臨床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,使病人早點康復出院,感覺這份工作還是很有意義的。
1991年參加工作的她,三十年如一日的面對冰冷的機器和各種常人難以接受的液體,她坦然面對,完成了一份又一份的檢驗報告。她告訴記者,之所以喜歡上臨床檢驗這份工作,是受當軍醫父親的影響,從小立志要做一位像父親一樣為病人服務醫生。
她是這么想的,也是這么做的,作為一名醫護人員,無論白天黑夜,無論節假日,只要工作有需要,她第一個沖在前面。
對工作,她無怨無悔,但說起家人她心懷愧疚,藍月虹告訴記者:“我這個檢驗工作經常加班,對家庭也疏于照顧,但是家人毫無怨言,特別是我對象,我有時候加班他都特地過來送我,而且我的工作對我的女兒也有一定的影響,她現在在復旦大學讀博士,學的也是醫學專業,這也是我感到驕傲和自豪的”。